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人类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无预防疫苗,但见效率高,病情隐匿,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常规体检中容易被忽视。超过九成的患者都是到了疾病晚期才到医院求诊,常错过较好治疗时机。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肝病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1、1990前曾经做过手术者;
2、有输血或血制品史、接受器官移植术者、长期血液透析者、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者;
3、不洁注射史或需经常接触血液制品者。
有患者问:“我已经感染丙肝病毒很多年,可为什么身体并没有不适?”
肝炎通常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因为大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可能感染丙肝病毒几十年后才发现肝脏损害或出现不适症状。
大约85%的人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当病毒侵犯肝脏的时候,体内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以抵抗感染。自身的免疫反应试图清除已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导致纤维增生(称为纤维化)。如果不予治疗,就会发展到肝硬化。
另外,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丙肝病毒引起肝细胞癌是通过肝硬化发生的。饮酒可加剧慢性丙型肝炎过程,加速发展成肝硬化。